您所在的位置: 深圳民商事律师网 >损害赔偿

律师介绍

郑小辉律师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擅长领域:工程建筑,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经济犯罪,债权债务、合同纠纷、婚姻家事,公司顾问等,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及刻苦专研法律的精神。郑小辉律师始终本着“专业、高效、敬业”的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 详细>>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律师姓名:郑小辉律师

手机号码:13923890703

邮箱地址:78869585@qq.com

执业证号:14403201511437790

执业机构: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1006号国际创新中心A座10楼

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与损害赔偿两者的含义相同吗?

  摘要:精神损害与损害赔偿两者的含义相同吗?下面小编告诉你。

  (一)精神损害

  从构词法角度来看,精神损害为“精神”和“损害”构成的合成词。

  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从哲学意义上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精神与物质相对应,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意识活动及其内容和成果的总称。而法律上的精神活动与哲学上意义则有所区别,是指与法律上的财产流转活动相对应的活动,包括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活动和维护精神利益的活动。

  损害,在我国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 在《牛津法律大辞典》中则定义为:“在法律上被认为是可控诉的情况下,一个人所遭受的损害和伤害。” 各国在法典中对“损害”的界定并不明确。如大陆法系国家中法国民法典就未对损害下定义,而法国实务界基本上采从宽认定立场,将损害界定为一种“利益损失”,原则上任何利益丧失均属于“损害”,无论该利益是否具有财产上或经济上的价值。奥地利民法典(第1293条)则将损害宽泛地定义为:“一个人在其财产、权利和人身上遭受的一切不利侵害”,事实上与法国实务界采取的做法相同,而北欧国家一般在赔偿法中对损害进行类似界定。在英美法上,所谓“损害”始终是一个需要在个案中加以具体化的概念。如果能在一般意义上使用,也仅指那些“不使人遭受它已经成为义务内容的不利后果”。虽然我国立法没有明确“损害”的定义,但是民法学者们多年来为界定“损害”这一民事基础概念不断地探索。佟柔先生指出:“侵权行为造成财产上的损失时,在不法行为人和遭受损害人之间即发生债的关系……受害人有权请求对方对其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 这里佟柔先生认为“损害”就是“损失”。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损害是行为人基于有过错的不法行为所致的不利后果。 在此情况下,损害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充分必要条件。张新宝老师《中国侵权行为法》一书中认为,损害是侵权行为或违反义务的行为造成的不利益后果。 笔者认为,凡因自己行为以外的行为或事件发生,且已纳入法律规范调整范围,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赔偿义务关系的损害,即为法律上的损害。

  从逻辑上看,精神损害是损害的子概念,又称非财产损害,就是指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所谓精神损害,按《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它是“目前,被认为是同身体损害一样可以起诉的一种损害。实际上,精神损害不仅仅是一种惊吓,而且是一种可辨认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它不是由于身体撞击而引起的,而是其所见、所闻或其它经历过大脑而产生的。”

  (二)损害赔偿

  “损害赔偿”与“损害”的含义不同。《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对损害赔偿的定义为:“指当事人一方因侵权行为或不履行债务而对他方应承担补偿对方损失的民事责任。”《元照英美法词典》对于损害赔偿的定义为:“一方当事人的行为致另一方当事人的人身、财产或权益受损而由前者向后者支付的用以作为赔偿或补偿的金钱。”可见,损害赔偿是基于“损害”之法律事实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应为:一、有侵权行为;二存在精神损害之事实;三、侵权行为与精神损害存在因果关系。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